【5】鲜活的“公勤诚朴”——早期西北师院师生艰苦创业花絮(二)

发布者:李雷奇发布时间:2021-12-13浏览次数:177

    历史是一种精神,历史是一种文化,历史更是一面镜子。西北师大从她一诞生起,就在艰苦中奋进,从困境中腾飞,坎坎坷坷,风风雨雨。今天,当我们再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轨迹,一件件、一桩桩艰苦创业的小故事跃然纸上,感人肺腑。先辈们勤俭办学、勤俭持家、勤俭生活的优良传统和诚笃朴实、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感染、浸润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大人。

沙浴

    1949年8月,随着古城兰州的解放,西北师范学院回到了人民的手中。当时,校舍仅有12367平方米,各类图书资料3.8万余册,教学科研设备的总价值不足2万元,办学条件艰苦至极。到1949年,理科用的较贵重的仪器仅有解剖显微镜1架,分析天平2架,普通天平4架。物理、化学两系所有大小仪器总共才600余件。博物系浸制动物标本只有两缸,正是由于实验设备少,许多实验无法进行,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。那时候,做分析化学实验,需要加热,但没钱买酒精,就只好把土火炉点燃,然后接一根烟囱通向室外,烟囱下面用砖块或土坯砌好,上面用泥巴墁成平台状,再在平台上面铺上一层沙子,当烟通过烟囱时,沙子就逐渐变热,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用来做实验了。当时,人们亲切地称其为“沙浴”。据讲,这在世界实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即使如此,师生们仍以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”的创业精神严教苦学,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。


(编辑/何梓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