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3】鲜活的“公勤诚朴”——早期西北师院师生艰苦创业花絮(一)

发布者:后涌发布时间:2021-12-08浏览次数:242

    历史是一种精神,历史是一种文化,历史更是一面镜子。西北师大从她一诞生起,就在艰苦中奋进,从困境中腾飞,坎坎坷坷,风风雨雨。今天,当我们再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轨迹,一件件、一桩桩艰苦创业的小故事跃然纸上,感人肺腑。先辈们勤俭办学、勤俭持家、勤俭生活的优良传统和诚笃朴实、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感染、浸润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大人。

“饮冰室”与泥火盆

    解放前,和全国整个形势一样,我校师生员工的生活异常艰难和清贫,师生们的住宿条件尤为艰苦。在城固时,1939年入学的新生都合住在原作为“风雨操场”用的大草棚里,最令他们难忘和难熬的是冬天,有时遇上狂风,草棚的顶子被掀去,同学们就蜷作一团互相搂抱睡在露天大屋里的铺板上。后来,学校从陕西城固迁到兰州,土房校舍建在一片沙滩上,限于战时拮据的经济条件,直至解放时,学校没有修一条像样的路。师生们进出宿舍、上教室、到食堂……走的道路,都是布满碎石、沙土,高低不平的戈壁滩,过着“雨天满脚泥,晴天一身土”的生活,同学们戏称当时的西北师院“处处无路,处处路”。

    那时,教室和学生宿舍都建在今家属区一带,教职工们住在今十里店,每天清早有人吹上班号,号子一响,职工们便赶往学生区上班。学生宿舍是一排土平房,女生宿舍叫“旭生斋”,男生宿舍叫“静生斋”“筱庄斋”。虽然比茅草屋好了许多,但经不起风吹雨打,每年都要维修。1944年秋,西北师院已全部由城固迁往兰州,因为增加了很多新生,一时间学生宿舍显得非常紧张,学校为了应急,便在校园的西南角赶修了几排宿舍,房顶全部是由稀泥墁成,当时兰州的天气比较冷,泥中的水分很快结成冰。到了晚上,由于室内人多热气大,冰便融化成水,一滴一滴地滴在同学们的脸上及被子上,同学们便戏称:“此乃饮冰室也!”有一年,山洪暴发,十里店的女生宿舍被洪水包围,床板、书籍、衣物等随水漂流,屋内积水高达两尺左右,土墙也块块剥落,同学们吓得六神无主、惊慌失措,哭喊声响成一片,幸得抢救及时,同学们才化险为夷、幸免于难。

    当时,宿舍里面没有电灯,没有自来水,没有取暖设备,使用的是汽灯和煤油灯,喝的是用马车拉回来的黄河水。一到冬天,取暖便成了最头疼的事,学校只好给每一个宿舍发一个木头架子,架子上面放一个木质或铁质盆状物,里面用泥巴墁好,然后装上几块煤砖,用木材或煤油引燃,在煤烟弥漫中取暖。所以煤气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。有时候,遇上下雪、风暴等恶劣天气,晚上冻得没法睡觉,大伙就一块出去跑步,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借余热睡眠。万一遇上特冷天气,大伙便轮流抬着被子在火盆上烤,然后取暖入睡。尽管如此,师生们都非常理解,教师能够苦教,学生能够苦学,连早晚自习和早操都无人缺席。


(编辑/后涌)